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58|回复: 5

一个鄂伦春莫姓家族的百年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1 21: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6-27 13:14| 发布者: 莫经山| 查看数: 26| 评论数: 0|来自: 莫秀珍口述 刘晓春 整理| 编辑 删除

    莫秀珍  鄂伦春族,1938年2月生于黑龙江省逊克县沾河流域一个猎民家庭。莫氏是逊克县鄂伦春族的一个大家庭,祖祖辈辈以游猎为生。她的奶奶共生了八个儿子,她是老五莫福全的长女。1953年鄂伦春人下山定居,她参加了政府举办的汉语学习班。她虽然没有正式的工作,但经常读书看报,接待国内外民族学访问者,为弘扬和抟播鄂伦春族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她的刺绣作品不仅实用而且美观,并被许多中外学者收藏。
    出生
    1938年2月4日,我出生在沾河边上,今黑龙江省逊克县新鄂鄂伦春族乡附近。过去,鄂伦春族认为妇女的月经和生孩子是不洁净的,因而有着许多清规戒律。如经期禁止与丈夫同住在一个棚舍里,否则会触犯神灵,使丈夫生病或打不到猎物。经期妇女不准坐在男人的床铺上,也不能动用男人的狩猎工具。孕妇不能骑马,否则会使马匹生病或死掉。妇女怀孕后不准看死人,包括亲生父母在内,否则会使死人有罪而终在地狱,不能托生人世。不准孕妇铺熊皮褥子,否则会流产。坐月子的女人不许吃野兽的“下水”,否则男人枪法不准而打不到野兽。孕妇在临产的前几天要搬到临时搭盖的产房去住,绝对不能在屋里生孩子,并且要与所有的男子隔离开来,坐月子则由女性关照。
    我的父亲是一位非常守旧的鄂伦春猎人,母亲生我之前父亲暂时让她搬进木克楞房子里御寒,等到临产的时候,母亲被安置在临时搭的产房里,由我的奶奶照看。在我之前母亲共生了三个男孩,但都在出生的时候冻死了。鄂伦春人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冬天漫长而寒冷,最冷的时候气温在零下40度左右。我的三个死去的哥哥都是在冬天出生的,鄂伦春人的住房仙仁柱十分简陋,即使覆盖的再严密也挡不住来自北方的寒流。三个儿子死在冰雪之中,我的母亲痛不欲生。为了保住我的命,在我出生之前母亲又烧香又磕头,请求神保佑孩子平安地活下来。父亲用猎刀刻制了一些木制神偶,把它供起来,随后又到满族人的庙里烧香祷告,保佑孩子平安地活下来。也许是父母的虔诚感动了上苍,也许是我命大,反正好歹活了下来。按着鄂伦春人的习俗,产妇待满月之后才允许搬回与家人同住,母亲搬回来以后就把我放在摇篮里。鄂伦春人的摇篮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在选料上特别讲究。在原始森林多种树木中惟独选择樟松,是因为樟松木质轻、耐用,而且在水中浮力大。
    鄂伦春人特别注重摇篮的装饰,在摇篮婴儿头部两侧分别挂两个木刻的小动物偶象,一个是小鸟,一个是小老鼠,刻画得逼真可爱。据我母亲讲,挂小鸟能使婴儿不闹耳底子,不得耳病,孩子能像小鸟一样展翅飞翔,健康成长。挂小老鼠能使婴儿头脑发达,像小鼠一样伶俐。在挂木刻小鸟、小老鼠偶像的同时,还挂上已晒干的鹿鼻子以求吉祥。此外,还要挂少许用狍子趾骨等制成的装饰品做陪衬。在摇篮的背后还横挂一串用大马哈鱼脊椎骨串起来的饰物,当婴儿啼哭时即摇晃摇篮,鱼骨相互磨擦、撞击,发出悦耳的声音,随着节奏婴儿便会慢慢睡着。在摇篮的头顶上还挂有用黑布做成的小人偶像作为护身符。由于缺少布匹和纸张,鄂伦春妇女就用柔软、温暖的兽毛做尿垫,孩子的屎尿都渗在兽毛上,用后即刻扔掉,既省事又方便。
    因为我是女孩,一生下来母亲就给我扎了耳朵眼,三岁的时候就给我戴上了耳环。父母对我的教育主要采取口头相传的形式,在实践中进行教育。鄂伦春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只有自己的语言,在我刚刚懂事的时候,母亲就给我讲故事,在我长到五、六岁的时候母亲就带我到山上去采集,告诉我什么菜能吃,什么是毒草,什么季节采菜最合适等常识。待我到十二岁时就能帮母亲做针线活了。鄂伦春人的服饰几乎全部来自兽皮加工,冬季狍子皮厚实而且毛长,做出的“大哈”保暖御寒。而在夏季,狍子皮皮薄毛短,其颜色为栗红色,用这样的皮张做外衣和套裤轻巧而耐穿。
    我们家是一个大家族,母亲特别疼我,从不让我干重活。有一次我生病了,母亲就带我去很远的庙里烧香,算命的人把一包朱砂缝在我的领子上,说这样可以祛邪,这个朱砂包我一直戴了很久。十三、四岁的时候我来月经了,母亲告诉我这是女孩子成熟的标志。
    听母亲讲,在她十几岁的时候纸张等还没有传入大小兴安岭,鄂伦春族和其他民族的妇女一样使用的卫生用品十分粗糙。有的人用树皮,将柳树皮轻轻烧燎后,可把柳树外皮撕成一条一条的细丝,然后再把柳树皮用手揉搓,揉至又细又软为止,即可用作卫生用品。每到春季妇女们往往揉搓很多柳树皮,以备全年使用。此外,还有一种柳树叫旱柳,也是理想的卫生用品。用柳树皮加工成的卫生用品柔软、耐用、吸湿性强,特别适合山林游猎不定的生活,倍受鄂伦春妇女的喜爱。因而这种卫生用品甚至作为鄂伦春妇女的随葬品,人死了,也将其精心制作的卫生用品一起放入棺木中,意思是让死者到阴间继续使用。
    在我十三、四岁的时候,已经有少量的纸张和布匹传入了。我们不再使用柳树皮了,主要用旧布做卫生用品。布垫脏了以后,我们就到没人的小河沟去洗,晒干了再用。那个时候生活条件太差了,做女人实在是太受罪了。我的母亲在我之后又生了三个女儿,结果全都冻死了。我问母亲为什么不把她们包好,让孩子冻死?母亲伤心地说,三个女儿都是腊月出生的,天太寒冷了,我能活下来已是万幸了,哪儿有力气再照顾婴儿呀。
    母亲
    我的母亲名叫贺喜环,满族人,幼年丧母。在她十三岁的时候姥爷就把她说给有钱人家做童养媳了,还没过门就经常挨打。母亲天天吃不饱,起早贪黑地干活,谁也不把她当人看。母亲的叔叔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把她送到对汤子(地名)躲了起来。有一次我二姑夫去对汤子打猎,在一位朋友家歇脚的时候认识了我母亲。那时候母亲正是十七、八岁的大姑娘,身材苗条,人长得也水灵。我二姑夫当时就想,如果这个姑娘还没有嫁人的话我就把她说给五舅子(我父亲),五舅子二十三了还没娶媳妇呢。于是二姑夫就主动上前搭话,先问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最后才问人家有主了吗。得知母亲还没有嫁人,二姑夫就把她领回家来了。后来我母亲回忆说,你父亲年轻的时候真精神,我见他第一眼就喜欢上了。那天你父亲出来接我,他穿着崭新的狍皮大哈和狍皮靴子,头上戴一顶猞猁皮帽,骑着大白马,肩上背着枪,又威武,又英俊,一下就把我迷住了。
    我母亲说,她结婚的时候虽然没有什么娘家人,但也特别热闹,她很喜欢鄂伦春人的婚俗。结婚不久,母亲就怀孕了,那个时候无医无药,没有任何避孕措施,有了小孩就得生。母亲一生共生了十一个小孩,死了七个,仅活了四个,而且最小的两个孩子还是在解放以后生的,如果是在解放以前生,恐怕也保不住性命。鄂伦春族生活方式落后,妇女深受其害。在数九寒天,婴儿一落地就往往永绝人世,产妇也因此落下多种疾病。特别是生下孩子冬天无水就用雪水洗,夏天用凉水洗,小孩满月后还要随父母搬迁打猎,有的人出猎还将婴儿挂在树枝上,孩子独自经受风吹雨淋,甚至被野兽吞食。
    日本鬼子入侵东北地区以后,对鄂伦春族实施“不开展其文化,持续其原始生活,不使其归农,当特殊民族隔离,构成其独立生活道路,排除其依存生活习惯,暂时利用,最终消灭”的方针。日本侵略者首先用武力把鄂伦春人驱回深山密林。1936年又把过去遗留下来的游击队改为“山林队”,派日本指导官负责训练和指挥,由日本特务机关加以控制。当时在毕拉尔路强行组织两个“山林队”,库玛尔路编了5个“山林队”,队员扩充到230人。日本侵略军每次同我抗日联军作战都驱使鄂伦春人打头阵。日本侵略者这种令其亲者痛仇者快的作法,使鄂伦春人逐渐觉醒,同时也使大量鄂伦春人在战争中无辜死亡,日本侵略者还通过鼓励吸食鸦片毒害鄂伦春人,当时在黑龙江省呼玛县一带,日本人每月发给鄂伦春人鸦片15克,生烟50克。解放初期,黑龙江省逊克县人民政府曾对新鄂乡82户鄂伦春族家庭进行调查,发现有133人吸食鸦片,我的父亲也是其中一个,只是烟瘾比较轻,不经常吸。日本人除了给鄂伦春人发放鸦片以外,还利用鄂伦春人做细菌试验,枪杀无辜百姓。听父亲讲,1937年在浦拉口子(现逊克县新鄂乡)日本侵略者强行给鄂伦春人注射防疫试验药针,一次就死亡50多人,其中儿童死亡为28人。1941年有两名日本特工人员在逊河因强奸鄂伦春妇女,被鄂伦春猎民打死,驻在逊河的日本军人借口逮捕鄂伦春40多人,除几名少年获释外,其余全部枪杀。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对一个人口基数不过3千人的鄂伦春族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特别是1939年日本鬼子把逊克一带的鄂伦春人都集中到浦拉口子,发给他们带有鼠疫的馒头,一次死亡60多人,占当时鄂伦春族总人口的2%。作为满族人,母亲嫁到莫氏家族的同时也给鄂伦春人带来了满族人先进的文化。我姥爷靠种地为生,母亲从小就受到了农耕文化的熏陶,懂得一些基本的种地常识,在我6岁的时候,即1944年春天,雪化了以后,青草长了出来,母亲闲不住,就在仙仁柱附近一片空地上种上了蔬菜。几场春雨过后,黑土地上果然冒出了一些菜芽,母亲就像对待小孩一样精心照料着她的小菜园,周围还用柳树条围上了。小苗一天天在长高,更奇怪的是到了秋天土豆秧子下结满了又大又圆的土豆,大白菜长得比弟弟还高,玉米棒外面包了一层又一层,就像婴儿的棉被。周围的鄂伦春人吃了母亲种的蔬菜后逐渐认识到了种地的好处,但鄂伦春人天生就对种地不感兴趣,直到解放初期,只有少数鄂伦春人边狩猎边耕种一些土地。定居以后,鄂伦春人逐渐走上了农业现代化之路,大面积的土地开始开垦,大型现代化机械开始使用,70年代有的鄂伦春族乡不仅粮食自给自足,每年还向国家交售大量商品粮。
    鄂伦春人过去只养马和狗,几乎没有人养鸡、鸭、鹅。定居不久,母亲就开始养家禽,周围的鄂伦春妇女也开始效仿。
奶奶
    我奶奶究竟姓什么我一直不知道,她嫁到莫氏家族的时候只有十几岁。莫氏是逊克县鄂伦春族的一个大家族,祖祖辈辈居住在逊毕拉河、沾河流域。我的爷爷叫什么我不知道,他年轻时身体很壮,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猎手。他二十几岁结婚,我的奶奶共生了八个儿子,两个女儿,其中有一个儿子在小的时候就烧死了。奶奶说,有一年冬天特别冷,所以每天晚上都得围着火堆睡觉。有一天,我爷爷出去打猎了,很晚也没有回来,奶奶就抱着儿子在火堆旁取暧,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等到冻醒的时候才发现怀里的孩子不见了,找来找去,结果在火堆里找到了孩子的骨头。奶奶受了剌激,好几天不吃不喝。爷爷终于从山上回来了,发现儿子不见了,于是就迫不急待地问儿子去哪儿了?奶奶怕爷爷打她,就撒谎说儿子突然生病死了,我把他埋到山上了。爷爷信以为真也就没说什么,一直到后来爷爷去逝为止,家人也没把真相告诉他。奶奶活着的时候,七个儿子都在一起过,爷爷是家族长。“乌力楞”是鄂伦春语,即“子孙们”的意思,是指同一父系传下来的几代子孙。一个“乌力楞”就是一个父系大家族,由几个或几十个“仙仁柱”组成,每一个“乌力楞”都有一个家族长。在莫氏家族中,大事小事都是爷爷说了算,直到年老丧失劳动能力为止,才逐渐把家庭支配权移交给长子。但是只要长者还在世,长子在处理家庭中的婚姻、迁徙、生产等大事时,还要征求他的意见,直到长者去逝为止长子才能完全主持这个家庭。妇女的地位是比较低下的,女人只能随从,男尊女卑的风气十分普遍。男子主要从事狩猎、捕鱼、砍柴、打草等重体力劳动,其他一切家务,如做饭、缝制衣服、带孩子、采集野菜等活都由妇女去做。我的奶奶对七个儿媳妇一呼百应,舍不得让女儿干的活都让儿媳妇们干。
    奶奶表面上看很威严,但心肠比谁的都好。不论是本民族的客人还是外民族的客人,只要来到莫氏家庭,她都予以热情接待。奶奶平时话不多,但思想比较守旧。她不允许儿媳妇坐男人的铺位,怀孕以后不能胡乱走动。仙仁柱后面放有神像盒,妇女是去不得的,否则就会冒犯神灵。所以在我小的时候每次惹了事都和弟弟躲到仙仁柱的背后,因为这个地方妈妈和奶奶都不敢来。爷爷每次出猎的时候,奶奶都用小木棍打他一下,说这样做能打到猎物。正月十六虽不是节日,但鄂伦春人有抹黑脸的习俗,据说抹上黑脸就能赶鬼驱邪,保证在这一年里平平安安不会生病。每到这一天,奶奶起得都特别早,在太阳出来之前把所有孩子的脸都用锅底灰抹黑,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子孙健康成长。
奶奶相信乌鸦有预知的本领。当不幸发生之前,乌鸦就会发出奇怪的叫声,所以鄂伦春人一旦发现有乌鸦在自己的头顶或仙仁柱周围哀叫,就认为不吉利,会有灾难临头。每逢遇到这种情况,人们都要对乌鸦破口大骂,或用枪打死乌鸦,以免发生不幸的事。有一年秋天,附近一家满族人的房子上落了上百只乌鸦,它们时而盘旋,时而鸣叫,怎么赶也不走。奶奶就说,小孩别出屋,那家要死人了。不出三天,那个人家就出事了,女主人上吊死了。
狗是猎人狩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帮手和伙伴,狗和乌鸦一样也有很强的预感性。当要发生什么不幸的时候,狗就会发出奇怪的叫声,像狼嚎一样恐怖。有时用前爪使劲刨坑,刨得坑又大又深。每逢看到这样的情形,人们就认为要有灾难临头,这时就是再心疼、再喜欢的狗也得狠狠地痛打一顿,以免发生不幸。在我奶奶死的前几天,我家的狗一夜一夜地叫,有时还会发出像人一样的哭声。有一天夜里,奶奶在睡梦中死去,据说她死的时候表情很安祥。奶奶死了的消息传出以后,周围的亲朋好友都来了,尸体没有马上入殓,因为爷爷打猎去了还没回来。
    狩猎家族
    据我爷爷讲,我们莫氏家族的祖先是从黑龙江北岸结雅河一带搬过来的,已经有了二百年的历史。我父亲名叫莫福全,在七个兄弟当中排行老五,从小就跟爷爷游猎于沾河、毛兰河流域。莫氏家庭原属毕拉尔路正黄旗二佐和正红旗二佐,即伪满山林第一队。
    狩猎生产一直是鄂伦春人的生活支柱,猎枪、猎马、猎犬是鄂伦春族狩猎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我爷爷年轻的时候已经使用火枪,以后又逐渐从俄罗斯人那儿换回“别拉旦克枪”,伪满时又发给每个“山林队”队员一支“七九式枪”。
我们家是个大家族,每顿饭都要吃掉半个狍子,外加一些面食和野菜。我爷爷为了维持家族的生活,除了带几个儿子打猎以外,还经常在外面拉活,给对岸的俄罗斯人家打柴,用挣来的银两换些白面和布料等生活用品。在七个儿子当中,我父亲的打猎技术一般,打猎打得最好的就是老二和老六。老二每次出去打猎都会自信地说,把火点上,把吊锅子架上,等着吃肉吧。他的身影刚刚消失在树林里,就会听到两声枪响,不一会就驮着狍子回来了。那个时候,经常有商人到我们那儿收购猎品,一架上等鹿茸仅能换回一瓶酒,一只狍子仅能换一盒火柴,一张猞猁皮换一根针。鄂伦春人见识少,和外界来往不多,上当了也不觉得吃亏。
定居以前,鄂伦春人的住房主要是“仙仁柱”,汉语称“撮罗子”。搭制仙仁柱和磨制猎刀是我父亲最擅长的劳动。
    从我记事起,我爷爷、奶奶就单独住一间仙仁柱,儿子,姑娘结婚以后也都单独住一处,但吃饭、干活都在一起。有一年秋天,莫氏家族所有的成年男子都到猎场打红围去了,一个多月也没有回来,家里的肉、白面、野菜全吃光了。奶奶和七个媳妇急得团团转。每天仅靠都柿(野果)和榛子以及小鱼充饥。附近有家汉人杀马吃,想接济一下我们,可是鄂伦春人不吃马肉和狗肉,拒绝接收。每天母亲都去河套子整鱼,全家老小上顿不接下顿,每过一个小时都感到度日如年。有天晚上,太阳落山不久,附近就传来了狼嚎的声音,奶奶说狼群来了,孩子们吓得直哭。狼叫声越来越近,极其恐怖。我大姑朝狼叫的地方放了几枪,叫声停止。谁想到不一会又开始嚎,惊恐包围了我们。奶奶让大家把所有的门都绑上,把枪放在枕边,晚上谁也不能合眼。两条猎狗整整叫了一夜,狼群没敢过来。凌晨时狼嚎消失了,外面的篝火也熄灭了。太阳出来的时候奶奶最先起床,她高喊,狼走了,快起来吧!实际上大家谁也没睡。
    那时没有日历,奶奶就凭星星的走向及月亮的圆缺来判断时间。我爷爷的姑姑是个萨满,她有很强的预知性,她说男人们就要回来了。果然,没出三天,爷爷和父亲他们就回来了,马背上驮得全是晒干了的肉条,揭不开锅的日子终于结束了。这次出猎,我有个叔伯大爷差点丧命。他打猎时,看到一头黑熊在都柿甸子吃都柿,他悄悄摸上去,把身体藏在一株桦树后,对准黑熊的头部就是一枪,结果没打中,黑熊被激怒了,疯狂地向他跑来,他不顾一切地向后逃,眼看就要追上来了。这时,他突然看见旁边有棵树筒,爬上去就钻了进去,熊在树筒周围狂叫了几声,树筒没啥动静它就慢慢走了,惊险的一幕就此结束。
    鄂伦春人崇拜熊,认为熊是人类的祖先。当猎人打到熊归来时,不直接说打到熊了。快到家门时,猎人要学乌鸦叫,老人或家里人听到叫声就知道是打着熊了。
    这时全乌力楞的人都欢聚在猎人家里,男人们给熊开膛剖肚,女人、老人在屋里等着吃肉。妇女不能到熊跟前指手划脚,尤其是孕妇不得靠前。猎人把熊头割下以后小心地放在一边,然后请年纪大、有威望、有经验的人做总指挥,举行葬熊仪式。人们要准备两个吊锅子,男女分开,分别煮肉。肉煮好后,总指挥就说,他大娘、婶子、大嫂、姐姐、妹妹们,这是赏给你们的,从今以后不会碰个什么难处,放心大胆地吃吧!说完,大家就开始吃肉。按鄂伦春的习俗,妇女不能吃熊
的前半身,而只能吃熊的下半身和后脊背部的肉。男人吃熊的前半部的肉,包括四肢。吃肉时,长辈把熊肉放在桦皮盆里,然后大声说,这是天神赏给我们的,大家好好分享吧!阿玛哈、恩聂嘿保护我们,不会咬伤我们的。
吃熊头肉时人们格外小心,不能乱说乱动。吃完肉以后把熊头骨用树条或草包好,选择河边或树林,挂在三棵交叉点上,进行风葬,并祷告阿玛哈、恩聂嘿保佑主人,不要回头吓唬人们,让世间的人们平安、幸福地生活。接着,人们在葬熊头的地方举行仪式,唱葬熊歌。
听我爷爷讲,人是熊变的,在很早以前,鄂伦春人不猎熊,到了后来人们才开始猎熊。人们吃熊肉时只所以学乌鸦叫,实际上是暗示是乌鸦打死了熊并吃掉了熊肉,而不是鄂伦春人。
    鄂伦春人狩猎禁忌很多,出猎前不能作计划,不准说这次出猎能打到多少野兽。我爷爷经常对几个儿子说,能否有收获是山神早已安排好的,说大话会触犯神灵,会无任何收获的。出猎的人路经山神(鄂伦春人在大树的根部用刀斧砍成的人脸形),必须下马撒酒敬烟并磕头,以求山神赐给他们更多的猎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5 20: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只有我一个看此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9: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认可莫姓,不管民族国界都是好兄弟姐妹,都是莫家人,当然鬼佬不算,日本人不能算是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9 15: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鄂伦春莫姓家族的百年史也是整个鄂伦春民族的百年发展史缩影,鄂伦春民族从游猎为生逐渐走上了农业现代化之路,那里地少人多,一定生活不错,祝贺我们的兄弟姐妹们过上了好日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2 08: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来点赞,虽然来得有点晚,但不怪我,我来世莫网的时间也不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9 20: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8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新闻|族谱|联谊|宗祠|村落|故事|基金|公益|论坛|莫氏宗亲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