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68|回复: 0

影山文化与莫氏家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8 12: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影山文化主要因莫氏家学而来,或者说,影山文化的核心是莫氏家学文化,大约形成于清嘉庆、道光年间。莫与俦与莫友芝父子当属其主要代表人物。                        
影山文化来源于莫氏家族位于独山兔场最早的居所称谓——“影山草堂”。莫友芝对少年曾在其中朝夕用功诵读研习,以黄土当墨练就成书法大家的影山草堂感情笃厚。1854年影山草堂毁于战乱,已家居遵义的友芝知道后感慨不已,多少年依然怀念心底,并于1863年写了《影山草堂本末》一文。郑珍也曾为友芝画“影山草堂图”。以至于莫友芝平生遍迹大江南北,无论走到哪里,都将其居所命名为影山草堂,以表达对家乡老屋的怀念。1850年夏,莫与俦一家在遵义碧云山下建几间自住茅屋,友芝亲书“影山草堂”匾额悬于檐下;1864年秋,友芝任金陵书局总编校,全家迁居金陵,也将他的书斋题名为“影山草堂”,并将收集到的明清精刻、精抄、精校本存储其中,在草堂内青灯黄卷,研读故纸,纵驰文思,论古创新。
莫友芝学艺成就卓著,对贵州文化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后人誉为“西南巨儒”而名垂青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化现象。后人将莫氏一家在教学和学术研究活动以及藏书、著述等的地方,包括莫友芝在遵义和江南各地的住所“影山草堂”以及“莫氏家学”这一文化现象引申拓展,命名为“影山文化”。
“影山文化”现象不是孤立的,其中既有承载这种文化的人物群体,又有其文化精神和学术成果;既有局部性地域特征,又有全国性广泛意义。
出于对影山文化和沙滩文化及其主要代表人物,贵州文化先贤莫友芝的仰慕之情,笔者曾于一年多前的春暖花开,阳光明媚季节,专程跑到距独山县城约30余里的兔场去寻访友芝先生故里。虽然独山县城新建有“影山草堂”纪念馆,但模仿之物毕竟不能代替实物遗址。
莫与俦在贵州南北先后执教46年,传授儒学文化,影响遍及西南,被誉为开启贵州民智的著名教育家,成为影山文化的主要开拓者和沙滩文化的重要接力人。黎庶昌在《莫芷升墓志》中彰其岳父莫与俦“以朴学倡议士林,洗南中之陋”。
莫友芝长期事教,博学多才,著述丰硕,在中国文化教育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被誉为清代著名教育家、史学家、大诗人、收藏家、农桑学家、地方文献学家、书法及篆刻艺术家、目录版本学家。
作为教育家,友芝一生追慕汉代教育先驱尹珍,盛览等先师,在其父与俦的直接指导下修成西南巨儒,先后担任遵义湘川书院、培英书院讲席,传授汉学儒学长达17年之久,为在贵州边远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文化,培育了大量后继英才,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的开拓者。
作为史学家,友芝实事求是,秉笔信史,27岁便与郑珍受聘历时四年修撰《遵义府志》,该书被史学界誉为与《华阳国志》、《水经注》比翼齐名。
作为清代宋派大诗人,友芝之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空前。他思维纵横驰骋,构思奇特精妙,创作了数十卷本,1500多首各式诗歌。郑珍在《郘亭诗钞题识》中评论莫诗说:“其取旨也务远,其建词也务新,句揉字炼,使其光黝然,其声憀然,绝无粗厉猛起气象。”友芝还著有声韵学方面的著述多部,其中《韵学源游》手稿至今仍保存于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
作为收藏家,友芝在旅居江南期间,多次到句容山中搜集梁碑,并亲自监拓,深恐遗落一字,撰有详加论释的《梁石记》。友芝性喜藏书,藏有历朝历代古籍图书上万册。
作为农桑学家,友芝的农桑造诣充分体现在为郑珍《樗茧谱》所做的《樗茧谱注》里。《樗茧谱注》可谓是一部农桑学专著,“疏其不易明而补所不备”,较之郑文的艰深拗口,友芝把种桑、养蚕、防病、缫丝、织绸的全过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得清清楚楚,使当时遵义地区“纺织之声相闻,槲林之荫迷路,邻叟村媪相遇,惟絮话春丝几何?秋丝几何?子弟养织之善否?”可见友芝平常十分注重深入调研,悉心观察,甚至躬行农事,完全站在一个农桑专家的角度,不仅从技术上帮助了桑农,更从舆论上支持了当年极力推行农桑的遵义知府陈玉壂。
作为地方文献学家,友芝倾几十年心血,历尽千辛万苦,收集贵州266位诗人2290馀首诗,编成《黔诗纪略》33卷,其“辑明代黔人诗歌,……由是贵州文献始灿然可述。”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清代书法被业界评价为是继汉、唐以来的又一座高峰,而莫氏则是站在这座高峰的执旗人。作为以莫体蜚声书坛的书法家,《清史稿·文苑传》谓莫氏“真行篆隶书不类唐以后人,世争宝贵”。《清代七百名人传》中谓友芝“工诗善书,求者沓至。”莫氏书法墨迹广传民间,国内各大图书馆、博物馆几乎都有收藏。2009年9月,韩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李敦兴慕名到独山参观莫友芝纪念馆时表示,他研究莫友芝书法20多年,今有幸亲临参观非常高兴,希望两国书法家共同研究弘扬莫友芝书法。
                                                   本文摘自网络  
                                                     2013.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新闻|族谱|联谊|宗祠|村落|故事|基金|公益|论坛|莫氏宗亲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