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54|回复: 0

新年不走亲戚忙事业 旅游业让阳朔村民发家致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1 16:4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年里,桂林市阳朔县很多村庄的村民们,不是忙着走亲戚,也不是在田间地头忙农活,而是在经营着自己的“事业”。得益于当地的山水风光,阳朔的旅游业带动了不少农民致富。如今,年轻一代把农活看成教育后代的一种方式,都忙着从事与旅游有关的行业。

  春节生意兴隆,年后再走亲戚

  “大家好,我叫莫桂才,是阳朔县田家河村人……”这是莫桂才面对全国各地的观众做的自我介绍。从2006年开始参演《印象·刘三姐》,至今他已演了2500余场。正月初三下午,莫桂才走进《印象·刘三姐》的剧场,开始今年第一场演出的排练。当晚,他与其他演员一同连演3场。

  莫桂才说,之前,从没想过自己也能当演员。现在,白天是老板,晚上做演员的生活让他觉得很充实。

  2006年前,莫桂才家里住着土砖平房。他当年在一个简陋铁棚下开始经营的土菜馆,如今已经变成了一幢3层高的楼房,第一层做餐馆,第二层做旅社,第三层租给一位老师教学太极拳。除夕夜,因为太多广东游客在他家餐馆订了年夜饭,莫桂才一家人吃年夜饭的时候,新年的钟声已敲响。

  在农村,过年的休闲方式就是“走亲戚”。但近几年,因为过年时餐馆的生意特别好,莫桂才家走亲戚的时间往往推迟到了正月十五之后。

  做农活成为教育小孩的方式

  莫桂才是当地村民的一个缩影。在村里,泥黄色的土砖房与三五层高的新楼交错在一起,有些新房还没住进人家。其中一幢5层高楼特别抢眼,占地近百平方米,高5层,外墙米黄色,屋顶深蓝色,内设数十个房间。

  坐在莫桂才家河边的餐馆里,他指着新建的楼房说,这些楼房的主人大多数白天做生意,经营餐馆、旅社、商店,晚上穿上演出服装,在漓江上扮演十几年前的自己。虽然做演员一个月只有1000余元收入,但村民们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晚上去演出,村里赌博的人明显少了很多。”

  门前道路的硬化,路边逐渐多起来的餐馆,都让莫桂才感到这几年村子的变化。“以前从田家河桥到《印象·刘三姐》的演出剧场的路上,没有一家餐馆,如今短短几百米的距离有四五家,而且都很红火。”随着生意蒸蒸日上,莫桂才的土菜馆也开了分店。他新年的愿望是,将来,莫桂才土菜馆能够在全国开连锁餐馆。

  如今,田家河村里69户人家,种田的不超过5户。虽然身体里流着农民的血液,但莫桂才已不再像父辈们对土地有着强烈的依恋。“不会再务农了。”莫桂才说,将来他会带着孩子种一些田地,但那是为了让孩子能体验父辈“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

  打鱼成老一辈的休闲方式

  阳朔县渔业新村的村民黄三财今年64岁,在漓江里打了近50年的鱼。如今,他带着两只宝贝鸬鹚“上了岸”。

  初四的阳朔,阳光耀眼,西街挂满了红灯笼,一派新春景象。来自各地的游客穿过西街,来到阳朔外事码头,在江边欣赏绿水青山。黄三财头戴斗笠,肩担竹竿,站在漓江边上,两只鸬鹚在竹竿两头扑翅伸颈,蓑衣放在脚边,他的竹排停在不远处。在这里,黄三财等待着来自各地的游客们与他和鸬鹚合影。“照一张2元。”大年初三,黄三财就带两只鸬鹚“出摊”了。

  黄三财说,10多年前他还以打鱼为生时,每天上午6时起床,吃过早饭,划着竹排出门,直到晚上收工才回家吃第二餐。现在,他仍旧白天出门,傍晚归家,但在码头陪游客照相,不用风里来、雨里去,一天能吃上正常的三餐。这天,他的午饭是自带的八宝粥。

  在黄三财的村子里,有十几名渔民像他一样,带着鸬鹚和游客照相。他们分成3组,每天轮流到不同的码头“上班”。黄三财说,来拍照的游客时多时少,黄金周游客较多,最多时,一天和几十个游客合影。所以春节期间他也出来揽生意,上午9时出门,下午6时划竹排回到江对岸的家里。

  站在黄三财“上班”的地方,可以看见河对岸,一幢幢刷得雪白的楼房。黄三财说,他家现在住着3层半的楼房,两个儿子在江上开游船。由于之前交了养老保险,现在能够领到退休金,生活基本没什么压力。

  吃过晚饭,黄三财又划着竹排,点着渔灯,下水打鱼。现在,黄三财可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但打鱼仍是他生活中重要的部分。今年的正月初一、初二,他闲不住,每天都划着竹排在江里漂上两三个小时打鱼。就像城里人晚饭后散步一样,打鱼已经成为黄三财消磨时间的方式,“在家里闲,不如打鱼锻炼锻炼手脚,也可以补贴些家用”。

  作者:雷倩倩来源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新闻|族谱|联谊|宗祠|村落|故事|基金|公益|论坛|莫氏宗亲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