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氏宗源,宗支流长,根深叶茂,世代昌盛。木本水源,归根到底,总是水有源头树有根 。为追根溯源,本人通过查阅了相关资料,考证了有关物证 ,对平夷莫氏的渊源试做一些肤浅的探讨,抛砖引玉,向各位族亲,各界人士请教,诚望给予斧正与指导。
平夷莫氏始祖敕授武节将军,原任雷州总部千户总讳孔文公 。康熙年间(1662—1722年)十世孙讳鸿略续编的族谱序记载:“鼻祖讳廷贵自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风尾村来于雷,生三男,长次失传,第三男讳孔文原任雷州千总,俸满卜居遂溪县卜格社平夷村,生三男人长讳公伟派衍四甲次讳公勤派衍六甲三讳公成移居琼南”。 孔文公碑文记载:“思我艺祖明初自闽来 ,仕于雷,恩任于雷创垂统,上以继列祖咸阳之迹,下以开后昆科第之祥,功至巨也。笃生三凤日:公伟、公勤、公成,公成移居琼南,世有显秩。”要追溯祖先一生走过的历程,我们就需要从他们所处的时代出发。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雷州路为雷州府,雷州半岛由于地处中国南疆边陲沿海。所以自元代开始,凡是有屯兵的地方一般都有屯田,另据清《雷州府志》和清乾隆《徐闻县志》中记载:洪武十七年(1384年)雷州沿海设立乐民、海康(海康港)、海安 、锦囊四千户所,以备寇倭。时称“外四所”,每所兵额1120名,全卫9所10080名。所城建成驻军后,采取了“以农养兵”的办法,“命军三分守城,七分屯军食粮”,正所谓“以兵卫农,以农养兵,不坐食于农而农不困”。 守城将士,屯田(相当于现在军垦农场)之兵,来自四面八方,或带家眷,或与当地妇女结婚融合。廷贵公就是明初(1384年)来自莆田的军人,在千户所营地徐闻,繁衍生息,生三男,长次失传,第三男讳孔文。廷贵公卒葬在徐闻县石门岭,是平夷莫氏自福建迁雷鼻祖。
孔文公(约生于1396年)敕授武节将军,任雷州千总,领兵驻扎在徐闻守城、屯田,拓基立业,驻军和家眷居住的地方命名为孔文村,屯田开垦的耕地命名为孔文坑。孔文公生三男:公伟 、公勤、公成。据平夷村公伟公原小墓碑凿:显考录士莫七十六公之墓 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岁次丙辰年二月吉日立;定安《莫氏族谱》卷二三记载 :“恭万公,字大彪 ,公生丙辰年八月十五日辰时,可推算:公伟公约生于公元1420年,公勤公生卒时间待考,公成公生于公元1436年岁次丙辰年八月十五日辰时。
孔文公御任后(约在1456年)择地定居雷州平夷村,卒葬于今平夷村莫氏先祖莹园 ,是平夷村莫氏开基始祖。后来公伟、公勤两公相继归终也依次葬于此。
三公讳公成(后更名为恭万)子承父业,世袭了孔文公千户总的官职,携母梁氏移居琼南,授任戍琼, 在定安建立千户所,组织地方军,其家族居住以姓为村,即今定安莫村。 后因公务,途径徐城不幸逝世,择吉葬徐闻石门岭,墓碑日:“明故淳笃莫三公之墓”。 后来三房裔孙将其召葬定安城东一里文壮坡仙人看镜地,即今“莫氏先祖莹园”上正中处,于其母梁孺人墓之上南侧。
定安《莫氏族谱》对公成公后来更名为恭万公移居琼南有详细的记载:“始祖名而加之以恭,盖族大庞多,非恭不能守,易日谦光礼无不敬, 书日克让,诗日恭人,春秋一命偻,再命怄,三命俯,皆恭之义有取焉,戒满持盈以经国家,以利后嗣, 系一世而至万世,其我祖命名意乎。”
“......谨按若恭万者,尝闻有名而未祥其实。”
“......公卒葬雷州府徐闻县城东五里。
定安《莫氏族谱》记载了万历壬子年(公元1612年)南京礼部尚书王宏诲作的 《莫氏合族谱序》日: “今见莫村之村,以姓名,仙屯之村,以屯名,犹可见当时保境安民,屏藩一万之概。 第今谱,逸其名,不可考……” (应更为:第今谱逸,其名不可 第:但、且。逸:散失。——莫俊燕注)。
据以上记载,对公成公的更名可作这样的推测: 因原家谱即定安《莫氏族谱》之原型散失,迁琼始祖公成公的名不能考证。 后人取意为对上恭而敬,“万”为众多,昌盛发达。而命始祖美名为恭万。
2000年开始,平夷、海南两地孔文公裔孙,历时一年修饰平夷村莫氏先祖墓场。同时,通过走访徐闻新地村兄弟莫乃吉、莫乃来, 在徐闻城北乡石门岭塘北边,找到了公成公等六座莫氏明代古墓。
2011年4月30日平夷村莫永学 莫俊燕 莫志熹,徐闻新地村莫绍理 莫绍贤 莫邦美 莫绍琼 , 在徐闻城北石门岭附近,探寻了孔文村 (现在几乎找不到村庄存在的痕迹,村场现在已经成为林地,现存的只有原孔文村的后发公庙(土地公庙)遗址痕迹。)孔文坑,孔文水库(1958年在孔文坑兴修一座小型水库 ),还有雷州平夷村现存的中山名人杨子义先生民国十八年(1929年)九月所题写校名“孔文小学”牌匾(现存放在原校址莫氏宗祠内),等文物陈迹。 这是雷州平夷、海南定安莫氏的溯源文物陈迹,也是明朝雷州半岛的军事设防驻军屯田文物陈迹。
沧海桑田,天荒地老人不知。
徐闻县城北乡石门岭方圆3公里内有孔文村,孔文坑,孔文水库,石门岭小湖后面还有六座莫氏明代古墓。 平夷莫氏先祖莹园《纪念亭序》记载:“三子讳孔文,其而前数世先祖之莹城,荒渺难稽。” 石门岭莫氏明代古墓,虽然墓碑文不标明墓中人的名字, 后经考证核实,这就是孔文公其而前数世先祖之墓。 这些莫氏墓群、遗址历史悠久,保存完好,是廷贵公明初自莆田迁来于雷,生三男,长次失传,第三男孔文公任雷州千总之职,驻扎在徐闻县孔文村,御任后择地定居雷州平夷村,公成(后更名为恭万)移居琼南(海南定安)的历史见证,颇具较高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我们应加以重视保护。
公元一九九二年壬申续版定安 《莫氏族谱》记载了莫氏的起源,生息繁衍,迁徒与分布的历史状况, 并把千百年来的祖先与祖孙后裔连于一体,使血缘关系符号能与列祖列宗经脉相同。 录入有谱序、图考、仪节、祖遗书、家传、志铭、家族训等, 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唯因原家谱即《莫氏族谱》之原型毁于火灾, 前人修辑时,前数世名字、世系,只凭口耳相传,占卜而确,记载小有出入在所难免。 本着务实的态度,仔细研究,发觉定安《莫氏族谱》有的记载确实有误。
一、定安《莫氏族谱》卷二三记载;“恭万公,字大彪,公生丙辰年八月十五日辰时,原籍福建连宁府莆田县黎山村, 后移居福州府同安县,自后汉刘智远乾佑二年(公元949年),钦奉玉旨调任有功,受封掌善伐恶莫大将军。 汉没出显德三年(公元956年)调任千户,周没宋初北宋神宗熙宁元年 (即公元1068年)太祖仍任千户之职,调镇琼之西南境,因年老耄无子,祷求于佛,娶苏氏生男就命名佛生。”
按这个记载推断: 恭万公应是公元896年岁次丙辰年八月十五日辰时出生,自949年至956年,任了七年将军,956年至1068年,又任了一百一十二年千户, 如果不记错的话,恭万公已经172岁,再调到定安仍任千户之职,这与客观实际不相符。
二、定安《莫氏族谱》卷二三记载:莫氏族谱合族世系谱图
一世 二世 三世 四世 五世
恭万——佛生生一子——佛德生一子——应生一子——朝禄生一子
佛生:号未祥,世袭千户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置那多校,那钗,进井,那博旭等段田地,所生三男一女,女适梁氏。
佛德:号未祥世袭千户父子皆祷佛生故以佛命名,非兄弟也 。将前项那多校等段地,均作四分女适梁者,与男均四分之一 ,俗传莫梁四户官班此始。
佛生是生一子,还是生三男一女?再是 ,恭万1068年调到定安才娶苏氏生佛生,而佛生1070年就已经买田地了,这样的史料令人难予置信。
《辞海》1999年版327页,“千户”一词的解释:“②官名。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即女真语猛安之汉译,统领谋克,隶属于万户 。元代相沿,其军制设千户为“千夫之长”,亦隶属于万户。驻守各县者,分别属于诸路万户府。设千户所统领百户所。 统兵七百以上称上千户所;五百以上称中千户所;三百以上称下千户所。各设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明代卫所兵制亦设千户所,驻重要府州。 统兵一千一百二十人,分为十个百户所,统隶于卫。千户为一所的长官”。 因为,“千户” 这个官职是北宋后才设置,如果莫恭万任千户总 ,就不是北宋时到定安,这是不容置疑的。
追根溯源,史实清楚,脉络分明; 认祖归宗,源清流洁,一脉相承。 今天,我们的祖先,在冥冥中牵引着、指导着我们雷琼两地莫氏兄弟已经走到了一起,手拉在了一起,心连在了一起。 在这里,我想引用2001年海南三房裔孙莫儒璠撰写的平夷莫氏先祖莹园《纪念亭序》的一段话,作为我们我们雷琼两地莫氏兄弟追根溯源,认祖归宗的共识——“综观之,雷琼两地莫氏血缘兄弟祖传属实,以梁婆墓、三公坟、神牌、碑文及谱序等核对,天衣无缝。唯因相隔遥远,昔日交通不便,信息不灵, 两地谱牒亦由于前人修辑时,互不核对,必然存阙,然既为前人已确,后人则不容妄更。 吾侪不能以疑传疑,应以信传信为是,存疑之处,亦冀来人稽之。 愿代代衣冠长济美,世世后裔永朝宗,兄弟团结,天久地长,子孙发达,枝荣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