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940|回复: 13

莫屋往事---民间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9 20: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莫晓清 于 2012-8-23 09:40 编辑

                                                        莫屋往事

                                                                   摘自清远日报2010年2月13日民间故事版,作者:(阳山)罗碧康

             我们怀着探古忆旧的情怀,驱车从县城出发,去寻视古旧丶神秘而又充满神奇故事的村寨屋宇———七拱莫氏古民宅。汽车行经30分钟后来到阳山县南部中心七拱镇,与莫屋村民丶县政协委员莫卓剑联系上并把我们带进了这座古村寨。在热情的村民根伯等人引导下,踏进这座创建于清代乾隆二十五年间的莫氏锅耳楼———莫氏锅耳楼占地面积5191平方米,面宽71.8米,进深72.3米,建筑群高低错落,略呈长方形,座北向南。由十六幢四路南北纵向屋宇丶三幢三层的大楼和四周围墙构成。原一式为清代特色的锅耳形山墙,虽历经风雨冲刷,仍留存完好,一道道锅耳形的墙依然挺立,飞檐冲天。那堵稳固森严的围墙逶迤村寨四周,墙高六米多,厚达四十多厘米,青砖到顶。门口用麻石镶嵌,大门由硬木厚板做成,外加厚重的樘栊门。围墙已经历了近二百五十年的风风雨雨,至今还相当稳固。
  经过阅台,登上五级石阶,走进大门,顿时使人眼前一亮,只见屋宇排列井然,小巷幽深,别有洞天。四纵屋宇之间夹着四条南北走向二米多宽的巷道和二条东西走向三米多宽的巷道,地面全部用青石条和麻石条铺砌。所有屋墙都是青砖到顶,而屋顶则全部用琉璃碌瓦铺盖。屋内客厅与天井相连,两边厢房以花窗屏风与天井相隔,墙上壁画与地面绿色植物相影。流连其中,昔日那异常精美的壁画丶木刻丶石雕丶山水人物丶鸟兽虫鱼栩栩如生,至今仍然依稀可见,令人联想起当年莫氏古宅的庄严华丽丶鎏金璀璨丶雕梁画栋丶飞檐插天的壮丽图景。我们往北穿过巷道,巷道尽头原有三幢并排的三层大楼,设计大小一样,楼高有12米多,每幢大楼的每层都设一厅八房,均是主人居住。1958年底,建七拱人民公社礼堂时被拆楼取砖建礼堂用,现在仍保留着楼基。莫屋村民提起这三幢大楼时既带一点婉惜又带一点骄傲。
  据根伯介绍,这大屋分为上屋和下屋由莫作凡父子所建。下屋是父亲莫作凡所建,建屋用砖全部都先由工人磨平磨滑,屋内地面也铺一式青砖,屋外巷道铺砌青石。上屋由儿子莫如龙所建,巷道则全用麻石铺砌,这些麻石通过连江口船到七拱。上下屋的设计和布局完全相同,取乾巽加壬丙之易卦以兴文风。而三幢大楼则是莫如龙所建。有趣的是:在建上屋时来了二位建筑师傅,其中一位是当地人,另一位是清远县人,都要求承建工程。于是,莫如龙把工程分派给了二位师傅,由当地师傅负责西路,清远师傅负责东路,并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按图建造好各路屋宇;同时令人在巷道中间筑起屏障禁止二位师傅交流让他们暗中比武。规定时间到了,二位师傅按期造好东西二路屋宇。莫如龙命人拆去中间屏帐进行验收,二路屋宇都造得非常精美。但细看,由当地师傅造的西路屋宇,每行砖路从头一块到最后一块都是在同一直线上,显然是当地师傅的造工更精更细,于是当地师傅胜出。
  莫作凡少年时学做生意,中年时潜心研究医术,创办“三多堂”……根伯边介绍,边领我们进入一幢房屋,抬头一看,客厅正墙上悬挂着一块“三多堂”的横匾,字迹依稀可见,与客厅相连的天井正墙上也悬挂着一块嘉庆年间赠莫大兴,上书“阳山儒学教论候”匾。《莫氏族谱》载其“少年困于场屋遂学货殖,以逐什一之利,中年以后广创田园庐舍,好善乐施,专以教子念。”其有二子,大儿子如龙,即是上屋的建造者。莫如龙文才过人,抱大志,但长年多病,遂“以不为良相,当作良医”(《莫氏族谱》)。潜心研究医术及地理。他精通麻科丶痘科丶妇科丶儿科,将一生阅历所得为《痘科》一书传世后人,且好善乐施。其“生平存心利济,亲朋之踵门求趁者,趾踵相错,无不药到病春回,当时有万家生佛之称”。(《莫氏族谱》)莫氏好善乐施,倡建七拱大桥丶通儒书院丶通儒社学丶通儒中学等《阳山县志》(民国版)均有记载。
  上屋建好入住后,莫家人丁兴旺,才人辈出。有如龙于乾隆庚子年科试中史学院进士文庠生,如谦于嘉庆二年中国子监太学生,如谦之子淑珍于道光元年中国子监太学士。如谦之孙文赞于光绪二年中贡元;另有庠生,贡生等多人。根伯介绍:上屋南门和下屋南门都叫“国魁”门,下屋西门叫“进士”门,而下屋除叫“国魁”门外,又叫“贡元”门,都挂有牌匾。这些牌匾毁于“破四旧”时。在下屋居住时只有人口17人,后来人口不断增至上百人。原来莫屋村民生活用水都用村口在莫氏初到七拱街开基时挖的具有近四百年之久的古井水,随着人口不断增长,用水水源供不应求了,于是就在大屋门外又挖了一口井。现在两口古井依然涌着清澈可口的井水,除莫屋村民在继续延用古井外,附近圩镇的居民都喜欢到古井来挑水吃……
  从古屋出来,抬头回望这古旧而充满神奇的古屋,见二个南大门上写着遒劲丶圆润的“鸿禧”二个大字,我想这正是表达了莫氏后人对当今和谐盛世的良好祝愿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3 17: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照片就好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09: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都按领导指示转贴的,昨天看过都有标明文章出处及作者的,今天无见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3 01: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后发表文章或转帖,请著名出处、作者,免侵权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2 23: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阳山七拱莫屋村,莫秀发公于明初迁此为始祖。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2 13: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莫晓清 于 2012-8-23 09:37 编辑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2 13: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写得很详细很精彩!·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0 1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详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0 09:4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莞莫光华 于 2011-1-20 10:13 编辑

清远地区:广东省.清远市 七拱区墩头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0 00: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莫屋村在那裡,很想去參觀這麼有價值莫氏遺產,童年時很羨慕隣村的鍋耳屋,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新闻|族谱|联谊|宗祠|村落|故事|基金|公益|论坛|莫氏宗亲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