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542|回复: 52

曾经是广西已知最古老的墓———莫龙编侯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1 23: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莫布远 于 2016-5-11 23:37 编辑

东晋莫龙编侯墓铭文砖,文字模印在墓砖的一个长侧边,全文为“永和六年太岁庚戌,莫龙编候之墓”。龙编是古代的县名,设置于西汉,到唐代末年废止,治所在今越南河内以东,先后隶属于交趾郡和交州。莫龙编侯墓,位于苍梧县多贤乡(今夏郢镇)境内的凤凰山,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因山体塌陷而暴露,与砖文同时出土的还有一面铜镜与一件盥漱器。嘉庆四年(1799年),县人邓建英将一块墓砖送与广西巡抚谢启昆,编写进了当时正在修纂的《粤西金石略》的编首。由于莫氏的名字和事迹不见于史书记载,道光十六年(1836年),有一个叫徐焘的人,误读墓砖之“莫”字为繁体“汉”字的声旁,附会墓主为汉代的士燮。同治十二年(1873年),杨翰由湖南来广西访碑,经实地考察,重新认定为莫龙编侯墓,并着文:“粤西金石文字,以龙编侯砖为最古。”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广西考古事业的发展,于1984年,在兴安出土了东汉永平十六年(73年)的纪年砖,1995年又在灵山发现了熹平元年(172年)和熹平五年(176年)的纪年砖后,广西现知最古的石刻文字,由此从东晋延伸到了东汉时期。




—————————————————————


    广西巡抚谢启昆于嘉庆五年(1800年)正月开局续修《广西通志》,拓桂林诸山石刻,并汇进各府丶州,县石刻拓本,得到晋至元代石刻483种,仿宋洪适《隶释》体例,按历史年代顺序录写全文,作考识跋语,“因文考事,即事证人”,于嘉庆六年(1801年)四月成书,十一月刊印,名《粤西金石略》,是历史上收集广西石刻最多的专书。







以上图文选自广西文物精粹丛书《石语墨影———广西古代石刻选萃》     广西对外文化传播中心  编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1 11: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莞莫国胜 发表于 2016-6-20 10:58
拓跋什翼犍继位代王时,是受东晋王朝承认的。此时之代国代王,名义上是东晋王朝的一个藩国丶藩王,但其实际 ...

关于北魏文成帝亲到河间事,《魏书》的原文为:兴安二年(453)
冬十有一月辛酉,行幸信都、中山,观察风俗。十有二月,诛河间鄚民为盗者,男年15以下为生口,颁赐从臣各有差。甲午,车驾还宫。


不知为何理解为文成帝亲到河间屠杀莫氏族人?此处所记为文成帝于兴安二年底视察信都、中山及河间三郡,体察民情,在河间郡鄚县顺带处决了一批的盗贼。“河间鄚”三个字仅为地名,换成其他郡县之名不会影响原文所表达的基本意思,如,“诛雁门繁畤民为盗者”、“诛南海番禺民为盗者”......如此,相信不会有人联想到屠杀莫氏族人了。也就是说,之所以有这样的理解,是因为莫氏后人看到“鄚”字便断章取义地跟莫氏等同起来。目前尚未有证据证明鄚地为莫氏先辈世居之地,即便有,北魏文成帝时也不见得所有的莫氏先辈都犯有盗窃罪而被灭族。


“鄚”作为地名,最早可见于《史记.赵世家》所记,赵惠文王五年,赵国将鄚、易二邑割让给燕国。而从《赵世家》所记赵国开疆拓土的历程来看,领地扩张较快主要有几个阶段:1.晋顷公之十二年(前514年),六卿(指赵氏、韩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六家)以法诛公族祁氏、羊舌氏,分其邑为十县,六卿各令其族为之大夫。2.晋定公二十一年(前491年),简子拔邯郸,中行文子奔柏人。简子又围柏人,中行文子、范昭子遂奔齐。赵竟有邯郸、柏人(今河北柏乡县)。范、中行余邑入于晋。3.赵襄子元兴兵平代地,以代封伯鲁(襄子之兄)子周为代成君。襄子立四年,知伯与赵、韩、魏尽分其范、中行故地。五年三月丙戌,三国反灭知氏,共分其地。于是赵北有代,南并知氏,强于韩、魏。4.赵敬侯十六年,与韩、魏分晋,封晋君以端氏(今山西沁水县东北)。肃侯元年,夺晋君端氏。5.赵武灵王二十一年,攻中山,取丹丘(曲阳西北,常山之南)、华阳、鸱之塞(华阳与鸱之塞相连,在常山之东,丹丘之北)、鄗、石邑(今石家庄西南)、封龙(石邑南),东垣(石家庄东北),中山献四邑和。二十六年,复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赵惠文王三年,灭中山,起灵寿(今灵寿县),北地方从,代道大通。五年,与燕鄚(今莫州镇)、易。


赵氏入晋后起家于太行山之西,晋定公二十一年(前491年)始有太行之东的邯郸、柏人二邑。经历数代,与韩、魏尽分晋国领土,后至赵武灵王及其子惠文王灭掉太行之东的中山国。可见,鄚、易二邑原属中山国,惠文王三年赵灭中山,两年之后便将此二邑让给了燕国,即鄚地属于上谷郡,而不曾属于以赵地所立的钜鹿郡。由此可知,如果将鄚地视为莫氏的发源地,与“莫氏郡出鹿,望在江陵”之说是相背的。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1 00: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莞莫国胜 发表于 2016-6-20 22:28
嗯,我可能搞错了一点。

两晋南北朝时期有两个穆帝,一为代王拓跋漪卢(?—316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称帝 ...

知错能改,足见国胜爷严谨之处!刚才忙于整理资料及打字,没有更新,重新发了一个,请见谅!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0 23: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莞莫国胜 发表于 2016-6-20 01:19
东晋王朝的选举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即由特定机构审定你的家族势力丶名望地位,然后再给予被选者相应的官职。 ...

关于莫含及其子孙,我曾整理过相关资料,来源出自《魏书》。从相关传记来看,莫含等人官职、爵位在代国、北魏,这点是没有存疑的。
国胜爷将龙编侯与关中侯莫含看作同一个人,其实是对“穆帝”理解错了。《魏书二十三.传第十一》(简称《莫含传》)里所提的是代国的穆帝拓拔猗卢,而非东晋的穆皇帝司马聃。《莫含传》明确提到卫操、卫雄、姬澹、莫含等名皆见碑,传末还附有北魏史臣的评语:史臣曰始祖及及桓、穆之世也,王迹初基,德风未展,操、含托身驰骤之秋,自立功之地,可谓志识之士矣……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但为方便大家有更完整的认知,特附《莫含传》如下:
莫含,雁门繁畤人也。家世货殖,赀累巨万。刘琨为并州,辟含从事。含居近塞下,常往来国中。穆帝爱其才器,善待之。及为代王,备置官属,求含于琨。琨遣入国,含心不愿。琨谕之曰:“当今胡寇滔天,泯灭诸夏。百姓流离,死亡涂地;主上幽执,沉溺丑虏。唯此一州,介在群胡之间,以吾薄德,能自存立者,赖代王之力。是以倾身竭宝,长子远质,觊灭残贼,报雪大耻。卿为忠节,亦是奋义之时,何得苟惜共事之小诚,以忘出身之大益。入为代王腹心,非但吾愿,亦一州所赖。”含乃入代,参国官。后琨徙五县之民于陉南,含家独留。含甚为穆帝所重,常参军国大谋。卒于左将军丶关中侯。其故宅在桑乾川南,世称莫含壁,或音讹,谓之莫回城云。
子显,知名于时。昭成世,为左常侍。   
显子题,亦有策谋。太祖(皇始元年396,据帝纪)使题与将军王建等三军,讨慕容宝广宁太守刘亢泥,斩之。徙亢泥部落于平城。宝上谷太守驎,捐郡逃走,太祖追讨。题为大将,别出东道。以功赐爵东宛侯。及还京师,常与李栗侍宴。栗坐不敬获罪,题亦被黜为济阳太守。后太祖欲广宫室,规度平城四方数十里,将模邺丶洛丶长安之制,运材数百万根。以题机巧,徵令监之。召入,与论兴造之宜。题久侍颇怠,赐死。   题弟云,好学善射。太祖时,常典选曹,转给事中。以功赐爵安德侯。迁执金吾,常参军国谋议。世祖之克赫连昌,诏云与常山王素留镇统万。进爵安定公,加平西将军,后迁镇西大将军。时初并河西,人心未一,云抚慰新旧,皆得其所。神中卒,谥曰敬公。
可见,莫含为雁门郡繁畤县(今山西应县东北)人,世代经商,家财巨万。刘琨(306-316年,307年春到任)任并州刺史,征辟莫含为并州从事。莫含家居近边塞,经常出入鲜自卑拓拔部并深受穆帝(拓拔猗卢)喜爱与善待。晋愍帝三年(315),穆帝拓拔猗卢受封为代王,始置官属,向刘琨征用莫含。莫含起初不太愿意前往,但迫于当时形势,只得接受刘琨的劝导,舍小我以保大局,入代国为官。后来刘琨迁徙五县之民于陉南,莫含一家独留。莫含入代以后甚受穆帝重用,经常参与军国大事的筹谋。生前官拜左将军丶关中侯。莫含的故宅在桑乾川南回城。
从并州从事到入代为官,刘琨的知遇之恩对莫含的政治生涯至关重要,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刘琨,莫含或可能一直传承、经营家族生意。据《晋书.刘琨传》,东晋太兴元年(318)五月,刘琨为段匹单所害,即刘琨逝世太兴元年,而东晋的穆皇帝司马聃建元二年(344)才即位。可见这两人是没有交集的,更不须说刘琨向司马聃举荐莫含。再者,“含居近塞下,常往来国中”指的是莫含居所在晋雁门郡,与晋朝所封的代国相邻,莫含经常进出代地。而莫含为晋朝子民,与晋穆帝之间是 常往来国中”的关系是不成立的。此外,莫含入代为官是带有舍生取义,成全家国之意,而不同于与晋穆帝之间的普通君臣关系。综上所述,尽管穆帝初期的年号为永和,与龙编侯永和六年下葬有关联,莫含的关中侯并非穆帝所封,莫含与莫龙编侯也非同一人。
关于北魏与东晋为“敌国”,不知国胜爷的依据从何而来?据《晋书.帝纪》,东晋太元元年(376)符坚使将符洛攻代,执代王涉翼犍。即直到太元元年,莫龙编侯下葬后20多年,代地还是晋室所封的王国。《晋书.帝纪》改称代王为魏王是在太元20年(395),此时代地还是属于王国,直到晋隆安二年(398)年魏王拓跋珪才即位称帝。此后东晋末年晋室为收复故土才发动对北魏的进攻,而未见有北魏对晋进攻之记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0 22: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我可能搞错了一点。

两晋南北朝时期有两个穆帝,一为代王拓跋漪卢(?—316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称帝后,追谥拓跋漪卢为穆皇帝);另一则为东晋穆帝(343年―361年)。而从刘琨(271年—318年)手上征召莫含为国官的穆帝则是拓跋漪卢,因此时东晋穆帝还未出生。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0 10: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拓跋什翼犍继位代王时,是受东晋王朝承认的。此时之代国代王,名义上是东晋王朝的一个藩国、藩王,但其实际权力却比东晋王朝内的同姓诸侯王要大。代国亡于前秦,后拓跋什翼犍的子孙拓跋珪复兴代国,公元386年建立北魏王朝,拓跋什翼犍被追赠为昭成皇帝。莫含家族世居代北繁峙,所以莫显加入代国政权都是顺理成章之事(当时代国为东晋藩国),并无背节一说。只是,随着历史发展,代国成了北魏王朝,莫氏也就成了东胡政权之臣。

《魏书》纪-第113页记载:“兴安二年(兴安即公元453年)十二月辛酉,文成帝亲到河间郡鄚县诛河间莫民为盗者。男年15以下为生口,颁赐从臣各有差。甲午,车驾还宫”。这里的莫民,不知是莫县之民,还是莫氏族人?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0 01: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莞莫国胜 于 2016-6-20 09:36 编辑
东莞莫国胜 发表于 2016-6-20 01:19
东晋王朝的选举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即由特定机构审定你的家族势力丶名望地位,然后再给予被选者相应的官职。 ...

东汉三国时期,整个岭南为士氏家族占据。交趾太守士燮降吴,孙权封士燮为卫将军丶龙编侯。东晋末年,交州刺史杜慧度也以军功封龙编侯。史书记载,东晋莫含为左将军,封关中侯。"关中侯"只是晋朝借用关中地名赐爵的封号,并无实际封地,是当时的一种虚封爵位,没有饷禄,仅代表荣誉而已,这种制度一直沿用到晋代以后才被废除。龙编县侯,实际上也属关中侯。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0 01: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莞莫国胜 于 2016-6-20 09:25 编辑

东晋王朝的选举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即由特定机构审定你的家族势力丶名望地位,然后再给予被选者相应的官职。这导致一个结果,就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而能打破这种职官惯例的,就是军功。军功是实打实的功劳,任何人都无法以家世族望压制。

莫氏在东晋时期也算世家大族。其中雁门繁畤人莫含(山西东北部,靠近莫氏钜鹿郡地)被东晋穆帝征为国官,常参军国大谋,卒于左将军丶关中侯的任上(史书没记死于何处,葬于何地)。东晋穆帝的生卒年代是公元343年―361年(2岁继位,在位17年,19岁病卒)。

含子莫显,昭成世时为左常侍。也就是说,莫含的儿子莫显那一代,莫氏已经加入北朝代国政权,成为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代国君主,在位338年―377年。北魏道武帝追赠为昭成皇帝)的左常侍。左常侍在南北朝北方各国是个很高的官职,类似今天的总理一职。建国元年(338年)十一月,拓跋什翼犍在繁畤城以北继位代王,时年十九岁,改元建国。建国二年(339年),始置百官,分掌众职。所以,莫显左常侍一职当在公元339年以后。考虑东晋穆帝公元345年继位,此后封莫含左将军、关中侯,故含子莫显的受职可能还在更后。

显子莫题,北魏道武帝(在位386年—409年)初年为大将,以功赐爵东宛侯,后以罪被黜为济阳太守。后道武欲广宫室,规度平城四方数十里,将模邺丶洛丶长安之制,运材数百万根。以题机巧,征令监之。召入,与论兴造之制,题久侍颇怠,赐死。

题弟莫云,好学善射。北魏道武帝时,常典选曹,赐爵安德侯。迁执金吾,参军国谋议。太武克赫连昌,诏云与常山王素留镇统万,进爵安定公。云抚慰新旧,皆得其所。卒,谥敬公。

以上莫氏数代,临终时的官爵分别是:莫含关中侯(东晋),莫显左常侍(代国,北魏前身),莫题济阳太守(北魏),莫云敬公(由安德侯进谥敬公,北魏)。其中莫显年代已在公元345年以后,此后子孙一直在北方,由代国而北魏。年代、身份地位最符合龙编侯身份的,就只有莫含。且因为莫含在北方的后裔服务于东晋敌国,东晋史官实在很难再给莫含歌功颂德,这可能就是莫含功绩不再被记入东晋史书的原因。当然,莫含到南方当官,死于关中侯的任上,应该还有些家人亲信随侍左右的,这些人可能就是两广莫氏最早的来源。而莫氏北方后裔加入敌国,可能导致其南方后人低调隐居民间,不太敢公开宣称是莫含后人。

东晋爵位有:王丶公丶侯丶伯丶子丶男丶开国郡公丶开国县公丶开国郡侯丶开国县侯丶开国侯丶开国伯丶开国子丶开国男丶乡亭侯丶关内侯。其中,非皇子不得封王,宗室封爵有公丶侯丶伯丶子丶男(其中又有郡公丶县公丶郡侯丶县侯之别);功臣有开国郡公丶开国县公丶开国郡侯丶开国县侯丶开国侯丶开国子丶开国男丶乡亭侯(乡侯和亭侯)丶关内侯丶关外侯等。龙编侯应该属于县候,东晋三品爵位(约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一般而言,有官职不一定有爵位,爵位通常要比官职低一级。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8 22: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莫布远 于 2016-6-18 22:44 编辑

上张东晋时期的地图,方便大家更直观地讨论。图中交趾州下方便是九真丶九德丶日南,日南界下便是林邑。

图片来源:追学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5 13: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莞莫国胜 发表于 2016-6-13 11:47
既称龙编侯,其功绩之地或封邑当在交州交趾郡龙编县才是,不应该是九德(九真)太守。考龙编与林邑地理位置 ...

难得国胜爷对此也感兴趣!个人理解稍有不同,龙编侯食邑肯定是在龙编县,但功绩却不须发生在所封之地。从《晋书》所记来看,许多朝中的公卿大臣也被封为郡侯或县侯,其封地不见得都在京城,且京城也容不下那么多王侯将相。外臣也有不少封侯的,受封之人一般是州、郡刺史兼一定的军职,但其受封之地也不一定是其立功所在之地。拿我们熟知的莫氏大恩人刘琨来说吧,他出任并州刺史之前被封为广武侯。广武为晋雁门郡之首县,属并州,但刘琨当时建功之地并不在广武县或雁门郡内,且其得侯爵是在出任并州刺史之前。

再说龙编侯,顾名思义,龙编侯为县侯,封地、食邑在晋朝龙编县。晋龙编县为当时交趾郡治及交州州治之所在。交州始立于后汉建安年间,初治苍梧广信,后治南海番禺,三国时吴分交州为交、广二州,以合浦郡为界,合浦以北为广州,合浦以南为交州。交州治龙编。交州沿革详见《元和郡县图志》所述:
安南〔交趾,上都护府〕,古越地也,秦始皇平百越,以为桂林丶象郡,今州即秦象郡地也。赵佗王南越,地又属焉。元鼎六年平吕嘉,遂定越地,以为南海丶苍梧丶郁林丶合浦丶交趾丶九真丶日南丶珠崖丶儋耳九郡,元封五年置刺史以部之。名曰交趾者,交以南诸夷,其足大趾广,两足并立则交焉。汉本定为交趾刺史,不称州,以别于十二州。建安八年,张津为刺史,士变为太守,共表请立为州,自此始称交州焉。吴黄武五年,分交趾丶日南丶九真丶合浦四郡为交州,南海丶郁林丶苍梧三郡为广州,寻省广州,还并交州,以番禺为交州理所,后又徙于交趾。晋太康中,徙理龙编。隋开皇十年,罢交趾郡为玉州,仁寿四年置总管府,大业三年罢州,复为交趾郡。武德四年又改为交州总管府,永徽二年改为安南都督府,至德二年改为镇南都护府,兼置节度,大历三年罢节度置经略使,仍改镇南为安南都护府,贞元六年又加招讨处置使。
刘琨所受封的广武县仅为当时雁门郡治,户口已是二千户了。龙编作为郡治及州治之所在,即便考虑当时岭南人口规模无法与北方相比的因素,龙编侯的食邑也极可能超过二千户,即龙编侯的爵位是较高的。得此爵者,其职务当为公卿大臣或州刺史等地方一级大员。《晋书》并无莫姓公卿大臣的记载,亦不曾记有能统率岭南交广二州之兵的征西将军、征西督护、南夷校尉、平越中郎将之类的莫姓职官。交、广二州刺史同样不见有莫氏之任。莫侯所以得此爵位,要么就是生前出任这些职务因功勋得以实封,要么就因特殊事件得以赠封。然而,莫氏身居要职而不被史料记载可能性不大。侯爵可以世袭,如果是实封所得,莫氏子孙当得以世代相传,除非是犯罪被削或改朝换代。从莫侯所葬的永和六年(350)到东晋灭亡(420)前后将近百年,这么长的时间内一位朝中重臣及其子孙没有半点事迹能让史官可记,如果这种可能成立,只能说当时的史官太不称职了。
如果莫侯系因特殊事件得以赠封,最有可能的事件就是对林邑的战事。如前面所整理,永和初年,交州刺史为朱蕃。永和九年交州刺史阮敷;永和四年日南郡太守为夏侯览,督护为刘雄;永和五年征西大将军为桓温,督护藤畯。永和四年林邑所犯之地仅为日南、九德二郡,所以莫侯生前所任最为可能的是九德太守。九德仅为交州的一郡,莫侯的姓氏不为史书所记,《晋书》仅记载“范文寇九德,多所杀害”、“害士庶十八九”,这种可能是存在的。按可见东晋的封赏记载来看,正常情况下确实没有一个普通的郡守能得以封为一个大县的县侯,但东晋一直致力于守土复疆,一个郡守力战守土致死,这对东晋皇室而言,政治意义非常重大,因而追赠侯爵也是可能的。此外,林邑寇九德害士庶十八九的时间是永和四年夏四月,莫侯下葬的时间是永和六年,刚好为三个年头,符合古人守丧三年的习俗。当然,这些都是无史料根据的推测。如果找出足以证明莫侯身份的证据,莫氏甚幸!
说句题外话,封川地区曾为苍梧广信县辖地,研究这位莫侯可能要比研究唐比部员外郎莫藏用宣慰岭南的重要性要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3 11: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称龙编侯,其功绩之地或封邑当在交州交趾郡龙编县才是,不应该是九德(九真)太守。考龙编与林邑地理位置,龙编县当在今越南河内以东,天德江北岸;林邑则在今越南南部顺化一带。龙编与林邑相距600多公里(约广州到长沙的距离),在古代已是很远的距离,龙编与范文陷林邑的战事应无多大关联。

但既然莫龙编侯归葬苍梧县,则苍梧县很可能是当时莫氏的聚居地、祖籍地。当然,也有可能当时日南战乱,其地恐不复汉人所有,故莫氏族人才扶柩北迁所致。从这个行动可知,苍梧或龙编莫氏当为汉人无疑。若是土著越人,则无需北迁。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3 09: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说来,此应为莫侯墓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5 09: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我们是江苏的,没有族谱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15 22: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莫永忠 发表于 2016-5-15 09:20
不懂,我们是江苏的,没有族谱

我也不知这位莫公是那一位莫姓后人。但从我所知道的恐怕没有现存族谱能准确记载至东晋时期的莫姓人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5 23: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清楚,没有发言权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15 23: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莫春萌 发表于 2016-5-15 23:11
不清楚,没有发言权

不,都有发言权,这个记载起码让大家知道在东晋时期我们莫姓人已经存在。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8 14: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莫_百度百科
地名,位于江苏省海安县,地处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南莫镇面积75平方公里,人口6.03万人,是江苏省重点中心镇、沿海开放卫星镇、南通市文明镇。南莫镇历... 详情>>
简介 - 文化发展 - 交通物产 - 其他信息 - 全部
baike.baidu.com/view/237214.htm-百度百科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0 17: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茅山莫二 于 2016-5-20 17:31 编辑

《粤西金石略卷一》确有相关记录,并推断莫侯或因东晋对林邑用兵,当以战功得(赠)侯。对林邑用兵之事,《晋书》有较详细记录。《帝纪.第八卷》:永和三年春三月,林邑范文陷日南,害太守夏侯览,以尸祭天。秋七月范文复陷日南,害督护刘雄。四年夏四月,范文寇九德,多所杀害。五年夏四月,征西大将军遣督护藤畯讨范文,为文所败……九年春三月,交州刺史阮敷讨林邑范佛于日南,破其五十余垒。《南蛮传.林邑国》:永和三年文率其众攻陷日南,害太守夏侯览,杀五六千人余,奔九真,以览尸祭天,铲平西卷县城,遂据日南,告交州刺史朱蕃,求以日南北鄙横山为界……既而文还林邑。是岁朱蕃使督护刘雄戍于日南,文复攻陷之。四年文又袭九真,害士庶十八九。明年(五年)征西督护藤畯率交广之兵伐文于卢容,为文所败,退次九真。其年文死,子佛嗣。

从《晋书》所记,我们可得到以下信息:其一,永和初年,交州刺史为朱蕃,日南郡太守为夏侯览。其二,范文于晋永和三年占据日南郡,四年攻九德郡不克,五年与藤畯战于日南郡卢容县,大败其所率的交广二州之兵。其三,永和五年范文,其子佛嗣位。其四,林邑占据日南郡至少到永和九年才被打败。由是,莫侯如因战事而得爵,其当为九德太守,永和四年力战守土致死,因而受晋朝追赠龙编候,并于永和六年归葬苍梧郡。

《晋书》对这位莫侯生平亦一无所记。但该书所记东晋侧重于北方守土复疆之事,对岭南地区的史料鲜有记录。这位莫侯也有可能是永和以前的交州刺史之类的岭南一方大员,带爵致仕而没有被《晋书》所记载。

这位莫侯葬于东晋永和六年(350),墓葬在晋苍梧郡广信县。或足以说明岭南莫氏早在六朝以前就已有了一定规模,甚至可以说当地豪酋。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新建文件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2 23: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茅山莫二 发表于 2016-5-20 17:27
《粤西金石略卷一》确有相关记录,并推断莫侯或因东晋对林邑用兵,当以战功得(赠)侯。对林邑用兵之事,《 ...

多谢莫二为我们疏理归纳这一历史,让我们了解莫侯所处当时的历史背景,虽然史书没有提及这位莫侯,但是已经值得我们莫姓后人骄傲。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4 21: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们了解莫侯所处当时的历史背景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新闻|族谱|联谊|宗祠|村落|故事|基金|公益|论坛|莫氏宗亲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