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莫之满 于 2021-10-5 21:00 编辑
在波澜壮阔的大革命时期,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涌现了千千万万为革命抛头颅丶洒热血的先驱者,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红色故事。莫伍烈士,就是其中一个。 莫伍(1894-1928)字胜毓,曾化名胜眠,海丰县梅陇(三区)首任红色交通员丶中共马金支部书记,出生于梅陇之名门望族“金大嶂”。莫伍的祖父乃清代国子监太学生丶梅陇贤达莫捷树;父亲莫念猛,勤理家政,家庭殷实。莫伍是长子,因在祖父的孙儿中排行第五而得名。莫家厚植家风丶崇文重教,曾设立私塾远蒙书院,以培育后代。莫伍少年时期在远蒙书院就读,至长坚持耕读不辍,村人赞他文武双全,加上他性格开朗,为人耿直,乐善好施,且写得一手漂亮毛笔字,算盘也很熟练,声名远扬,是十乡八里公认的才子。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彭湃在海陆丰地区发起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思想进步的莫伍受其影响,决心放弃安逸丶追求真理,满腔热血投身于海陆丰农民运动。他和同村的莫桂率先参加了农会。1923年春,莫捷锡丶莫伍丶莫桂等人组织成立了大嶂村农民协会,农会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彭湃得知后,非常高兴,带着留声机来到大嶂村指导工作,向广大农民宣传参加革命翻身做主人的道理,群众深受鼓舞,纷纷加入农会组织。彭湃临走前,将带来的留声机赠送给大嶂村农会。
大嶂村前面是交通要道(现广汕公路),后面群山叠翠,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大革命时期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1924年,三区农会会长叶子新经常到大嶂村活动,与该村农会会长莫捷锡和莫伍等同志一起开展农运。经推心置腹,深入发动,农会组织逐步壮大。1925年春,在叶子新和莫捷锡丶莫伍等的组织发动下,大嶂村成立了一支135人的农民自卫军(后更名赤卫队),并与洛坑丶沙埔的两支农军一起,组成360人的三区农军第一中队;还成立了40人的少先队,同时发展农会会员150人。此后,这支农军队伍英姿焕发,活跃在海丰各地。 莫伍的工作,更是深得县委和区委领导的赞赏。1925年秋,经叶子新介绍,莫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经常带领王火桑丶莫桂棠等到梅陇沙埔村丶赤石洛坑村和大安峒等地从事革命活动。莫伍的堂婶母和堂嫂,外家都在沙埔村。他就以到亲戚家做客为由,时常到沙埔村与林潭文丶高陆丶钟应乾丶赵途丶欧炎秋丶林潭镜一起研究工作,组织开展农军第一中队活动。沙埔村的群众年轻的叫他伍兄,年长的叫他老伍。 1926年初,根据中央组织部通知要求,各地及时建立红色交通线,莫伍任梅陇三区交通员。为了开展地下工作,便利联络接头和运送物资,他在大嶂村源合内自家公馆开了一个日杂铺,经常到梅陇下港陈村酿酒的陈如进家买酒,建立感情后结拜为同年兄弟,并以经营买卖为掩护,经常到梅陇丶赤石等地送信联络开展地下活动,还为县农军开展军事行动送药送酒送粮。一遇紧急情况,莫伍多于夜间带队到赤石吉水门等地隐蔽,监视敌军行踪,为县农军和三区区委提供可靠情报。他常常因山路不好走,长途跋涉,汗水湿透了衣襟,脚上磨出了血泡。
智名勇功 开展武装斗争
说来话长,1927年蒋介石丶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农民革命运动陷入低潮。大嶂村在杨望丶杨其珊丶叶子新丶莫家杰等指导下,成立了党支部。这是当时三区设立的地下党组织,代号叫马金支部,莫伍任党支部书记,支部有党员29名;大嶂村党员有莫覃色丶莫桂棠丶王火桑等赤卫队员。 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谱写了农运新篇。1927年7月,在彭桂领导下,莫伍丶莫水沟与沙埔村的赵途丶欧炎秋等周密组织丶灵活指挥,带领三区农民自卫军第一中队,以顽强勇敢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三次打败了梅陇墟内的反动派。同年8月,在大嶂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1月又参与攻打捷胜反动派的战斗,取得了节节胜利。 在革命大潮的洗礼下,莫伍以彭湃为榜样,从1927年开始,不再收纳祖上遗下在梅陇内尖水村的自家田租,全心全意投入到革命洪流之中。1928年1月,红二丶四师分路向紫金和潮普惠进军,海丰由四师一个营和工农革命军驻守。期间,彭桂丶黄悦成丶郭继隆丶莫伍和该村赤卫队干部一起,在大嶂村赤卫队部研究布防工作,并制定了攻打赤石蔡腾辉及鲘门丶南山土匪的战斗方案。1月20日,敌海丰守备队司令蔡腾辉乘虚入侵鹅埠丶赤石。彭桂率部配合红四师一连会同莫伍丶莫水沟丶赵途等三丶四区赤卫队成员,包围赤石,将蔡部打得落花流水,中弹的敌人惨叫着从半山上滚了下来。蔡腾辉和海丰反动头子钟秀南狼狈奔逃。这一仗打死打伤敌军近百人,缴获迫击炮两门,机关枪两挺,步枪数十支。因而,国民党反动派及土豪劣坤把大嶂村和莫伍等视为眼中钉丶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